• 期刊首页
  • 关于学会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介绍
关于学会
期刊导读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学会动态

  • 建立全科制度 践行全人服务—2015中国全科...
  •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食...
  • 国家卫生计生委马晓伟副主任一行来中华医学...
  • 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携手全国呼吸界知名专...
  • 医学教育拓荒者 百年学会奠基人

通知公告

  • 关于公布2015年中华医学会等第二批Ⅰ类学分...
  • 关于申报2016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
  • 中华医学会关于请各地方医学会提供《2015中...
  • 中华医学会关于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
  • 关于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的公示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3 > 06 > 信息摘要

自动变流速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出 处】: 机械通气 自动变流速 呼吸机报警 临床效果

【作 者】: 宋云林 ; 李颖 ; 朱叶苇 ; 窦清理 ; 艾尔肯 ; 柴瑞峰 ; 于湘友

【摘 要】目的监测呼吸机报警次数,评估自动变流速(AutoFlow)在容量控制通气中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接受DragerEvita4呼吸机预计机械通气时间〉2d的48例成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SIMV辅助应用AutoFlow,均持续微量泵入咪达唑仑及芬太尼维持镇静Ramsay评分2~3分。记录呼吸机报警次数、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参数。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5d内呼吸频率(RR)、潮气量(V_T)、呼气末正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镇静剂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64d(3756h),对照组78d(1812h),观察组86d(1944h);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d,M(范围)]较对照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15)比2(1~28),P〉0.05]。所有患者共记录到23843次呼吸机报警,平均6次/h;对照组记录到17386次,平均9.6次/h;观察组记录到6457次,平均33次/h;观察组每小时的呼吸机报警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道压力报警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22(8~1068)比565(13~1898),P〈0.0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1—5d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有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无气胸发生,而对照组分别为8例和2例;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比37.5%,P〉O.05)。结论AutoFlow可安全用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同时可以明显减少呼吸机报警的次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
下一篇: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毒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差异基因表达及两种不同治法中药方剂的调控作用研究

版权所有 ©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ICP备案:05052599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邮政编码:3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