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关于学会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介绍
关于学会
期刊导读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学会动态

  • 建立全科制度 践行全人服务—2015中国全科...
  •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食...
  • 国家卫生计生委马晓伟副主任一行来中华医学...
  • 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携手全国呼吸界知名专...
  • 医学教育拓荒者 百年学会奠基人

通知公告

  • 关于公布2015年中华医学会等第二批Ⅰ类学分...
  • 关于申报2016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
  • 中华医学会关于请各地方医学会提供《2015中...
  • 中华医学会关于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
  • 关于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的公示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11 > 信息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微泡的组织修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出 处】: 组织修复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能力 多向分化潜能 干细胞治疗

【作 者】: 王利 ; 赵莎莎 ; 赵小利 ; 魏华萍 ; 谷振阳 ; 罗澜 ; 王莉莉 ; 刘代红 ; 高春记

【摘 要】组织修复是危重病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起源于中胚层,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不同诱因刺激下,MSC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中胚层细胞,也可越过胚层界限向外胚层的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以及内胚层的肝卵圆细胞分化[1]。MSC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同时存在于脂肪、肌肉、皮肤、脐带、胎盘等多种组织中[2],具有易获得、易培养、遗传学稳定、使用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等特点[1-3]。MSC免疫原性低,具备独特的免疫调节能力,能够“归巢”至损伤组织等[3],因而在创伤修复、组织功能再生与重建、免疫调节与治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4-6]。既往的观点认为,MSC主要通过定向分化、旁分泌途径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等参与组织修复[7-11]。近年来的研究提示,MSC也可能通过释放胞外囊泡(EV)参与细胞增殖及凋亡、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环节,从而发挥组织修复作用[12-13],是目前干细胞治疗在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PQRST”分诊法在急诊非创伤性疼痛分诊中的应用

版权所有 ©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ICP备案:05052599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邮政编码:3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