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关于学会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介绍
关于学会
期刊导读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学会动态

  • 建立全科制度 践行全人服务—2015中国全科...
  •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食...
  • 国家卫生计生委马晓伟副主任一行来中华医学...
  • 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携手全国呼吸界知名专...
  • 医学教育拓荒者 百年学会奠基人

通知公告

  • 关于公布2015年中华医学会等第二批Ⅰ类学分...
  • 关于申报2016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
  • 中华医学会关于请各地方医学会提供《2015中...
  • 中华医学会关于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
  • 关于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的公示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2 > 10 > 信息摘要

从“铁肺"到机械通气

【出 处】: 肺不张 机械通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 铁 脊髓灰质炎 麻醉科主任 呼吸

【作 者】: 陈德昌

【摘 要】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流行性脊髓灰质炎肆虐欧洲和北美洲等地。患者并发呼吸麻痹,按照习惯应用“铁肺”。早在1864年,Alfred F Jones研制了第一台“铁肺”。尽管在欧洲地区曾一度被应用,在美国却不受欢迎。1927年,哈佛大学Philip Drinker和Louis A.Shaw对“铁肺”的设计进行了重要改进。20世纪40年代末期,改进后的“铁肺”第一次进入波斯顿一家儿童医院,对脊髓灰质炎并发呼吸麻痹的患儿进行通气支持。“铁肺”再度被推广。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肺通气不足,肺不张多见,呼吸道缺乏管理,患者躯体封闭在铁箱子里,护理和贴身治疗有困难,“铁肺”体积大而笨重,呼吸麻痹者病死率高。“铁肺”内维持低于大气压的“负压状态”,是对呼吸生理学的一种误解。1952年,哥本哈根的感染科主任H.c.A.Lassen请麻醉科主任Bjorn Ibsen共商对策,Bjorn Ibsen建议气管切开,施行“正压通气”,以提供有效的氧合及排出二氧化碳。24h内,他们为75例患者进行持续通气,动员250名医学生用手捏气囊,260名护士参加床边护理,共消耗250筒氧气。提出呼吸道管理的基本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防止氧分压过高等,患者的病死率从80%降至25%。“铁肺”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绵羊急性肺损伤和脓毒症时氧化应激及噬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时间曲线
下一篇:最后一页

版权所有 ©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ICP备案:05052599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邮政编码:300050